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阴阳熊猫馆 / Bjarke Ingels Group
世界建筑
12-24
2019
2017年初,Bjarke Ingels Group(BIG)透露了计划建造一个阴阳形状的建筑,该建筑将在哥本哈根动物园容纳两只大熊猫。现在,在大熊猫抵达丹麦几个月后,摄影师Rasmus Hjortshøj记录了这两只动物在自己家中的生活。来自中国成都的“星二”和“毛二”的新住所旨在复制该生物的自然栖息地,同时为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
该项目由BIG、schønherr景观设计师和MOE咨询工程师设计的,是熊猫专家,动物学家和兽医进行一系列研讨会的结果。作为哥本哈根动物园的中心,熊猫馆的设计旨在为熊猫提供最佳的交配条件,这是脆弱物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两只熊猫圆形的家被分成两个独立的区域,作为阴阳象征出现。Bjarke Ingels说:“建筑就像肖像画。为别人设计一个住宅就像以建筑的形式捕捉他们的本质、性格和个性。对两只大熊猫而言,他们独特的孤独性需要两个相似但分离的栖息地——一个为雌性熊猫而建,另一个为雄性熊猫而建。该栖息地像巨大的阴阳符号一样,分为两半:雄性和雌性两侧彼此完整,形成一个圆形的整体。”
封闭空间被升高以形成地下的厩和其他设施,同时将它们隐藏并整合到景观中。通过在阴阳符号的两端抬起大地,形成起伏的景观,让人们可以直接看到熊猫的栖息地。同时,栖息地中遍布的各种植物、岩石、攀援树和树干,使熊猫可以在公众仍能看到的情况下撤退、休息、进食或寻找树荫。夏季,盆地、溪流和瀑布等各种水元素都可以为大熊猫提供丰富的生活和凉爽的生活。
“我们研究了大熊猫的社会和行为需求:除交配季节外,大熊猫在本质上是独来独往的-雄性和雌性大熊猫需要彼此分开,以使它们不会有视觉、听觉甚至嗅觉的接触,” BIG合伙人David Zahle解释说。“通过对阴阳符号的字面解释,我们将圆形场地分开,为雄性和雌性大熊猫创建了独立而又和谐的空间,可以在约会季节灵活地将它们合并。总体而言,熊猫馆的设计使人感觉是人类是熊猫家中的访客,而不是熊猫是来自遥远地区的外来客人。”
由于熊猫必须能够同时找到阴影、阳光以及水和树叶,因此设计团队创建了两个环境:茂密的薄雾森林;和一个绿意浅浅的竹林。这样“星二”和“毛二”就可以根据季节,温度和喜好探索这两种景观。这座建筑的底层有一家餐厅,可俯瞰大熊猫和附近的大象,而顶层则是当地的北欧植物,有一条小径通向茂密的竹林。所有的内饰都设计成与视线水平的景观,确保了身临其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