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言纪事 |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纪检动态

11-07

2022

曾经,一说到问责,不少人都认为是纪委的事,遇到需要问责的事项,一些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就直接移送至纪检监察机关,当“甩手掌柜”。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咬住“责任”二字,反复强调“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不断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特别是“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贯通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变纪委的“独角戏”为各级党组织的“大合唱”,形成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小题大做”背后折射的是深刻道理: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只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知责、负责、守责、尽责,上上下下、条条块块都动起来,才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责任清才能职责明。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将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管党治党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明确,把落实责任变成刚性规定。其中,《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将责任落实到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等工作部门,并细化到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成员等每一位党的领导干部身上,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落实党中央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不断创新机制制度,着力把压力传导到基层、把责任落实到人。

明责是前提,履责是关键。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形势和任务,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办法细则,将主体责任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并把履责情况作为党建述职、考核重要内容,发现落实责任不到位、管党治党问题较多的,及时进行约谈,严肃批评教育,督促落实责任,有效改变一些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建,对党委职责认识模糊等不良倾向。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撒手锏”。实践表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根子在于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对于那些怕得罪人,不担当、不负责,甘当老好人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坚决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依照职责权限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及时启动问责调查程序。仅2021年全国共问责党组织4474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监察对象5.5万人。不以位高而例外,不以人多而网开一面,不因转岗、离职、退休免予追责,体现了政治问责的严肃性,有力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十年浴火淬炼,随着明责、履责、督责、问责环环相扣的责任落实体系的形成,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20年满意度高达95.8%,充分表明全面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肌体,赢得了党心民心,厚植了执政之基。


附件: